在上周末、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日,民粹保守政党“参政党”的支持者,在街头集会造势。东京街头,身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们挥舞着白底红日的旗帜,齐声高喊“日本第一”的口号。
而在同一天晚上,选举结果让日本政坛迎来战后最大变局:执政联盟在参议院失去多数席位,自民党遭遇67年来首次在参众两院均未过半的历史性惨败。但真正麻烦的是,日本政坛正在走向极右翼借尸还魂的新剧本。
根据日媒“日本放送协会”HNK、日本电视台NNN公布的内容,执政联盟改选总席次只有46席。加上非改选的75席,执政联盟共拥有121个席位,未能达到参议院248席过半所需的124席。大家可能不明白,我们简单提一下,日本的参议院大选,是每3年竞选其中的一半,6年为一轮。这次选124个席位加1个补选席位。换句话说,这次执政联盟几乎就是惨败,连一半的席位都没拿到。
展开剩余80%在反对党阵营中,真正引发国际关注的是“参政党”的异军突起——该党一举夺得14个议席,从三年前仅有的1个席位跃升为国会第四大政治力量。
首相石破茂在选举惨败后,立即表态,说会肩负责任,继续履行职责。然而自民党内部早已暗流涌动。前首相麻生太郎领导的麻生派已向身边人士明确表示 “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”。
事实上,当前这个局面其实不怪石破茂,甚至于说,接受岸田文雄留下的烂摊子,石破茂本身就是被日本执政联盟推出来背锅的。这一点,我们后续会说。我们先说这个“参政党”的问题。
在选举上成为“黑马”之后,47岁的参政党党魁神谷宗币金瑞鼎盛,向日本电视台解释:“‘日本人优先’的理念,是通过抵制全球化来重建日本人民的生计。不仇外者,但要把日本人放在第一位。”这一点和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非常相似。而前者也并不避讳,公开承认,这一逻辑的确受到特朗普启发。
而这番看似温和的辩解背后,其实是该党毫不掩饰的排外本质。参政党成立于2020年,最初仅有5名成员,其政治纲领充斥着歧视性言论和极端主张。该党支持的新宪法草案中公然出现“天皇是元首”等回归二战前的表述,党首神谷宗币在竞选期间更是多次发表歧视、限制外国人的煽动性言论。
外媒和日本媒体在选举报道中,普遍将参政党称为“大赢家之一”,但刻意淡化了其极右本质。从历史脉络看,参政党与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,不过是换上民粹外衣的极右翼余孽。
该党利用日本社会的经济焦虑散播种族主义思想,其手法与上世纪30年代军国主义势力利用经济危机煽动民族仇恨如出一辙。
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已经相当普遍。根据媒体调查,高达79%的选民赞成“强化限制外国人措施”。参政党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,在街头演讲中渲染“移民悄然入侵”的恐慌,承诺通过减税和增加福利支出来“保护日本人利益”。
现在,我们回到刚才提的事情,为什么这次执政联盟惨败,石破茂其实很无辜?因为日本当前困境是结构性的。经济上,2025年一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.2%,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却同比上涨3.2%,形成“停滞性通货膨胀”。
在战略层面,日本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左右为难。东边的美国不断挥舞关税大棒——特朗普政府已计划关税从24%提高到25%,被分析人士视为对东京的刻意羞辱。
西边的中国则与日本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。石破茂政府既无力应对美国的经济施压,又无法在历史问题上展现真诚反思。
说穿了,民主机制在日本已近乎失灵。出口调查显示,24.3%的日本选民期待“在野党主导的政权更迭”,远超支持执政联盟的18.4%。但反对党阵营分歧严重,难以形成有效替代方案。政治真空必然被极端势力填补——参政党等极右翼团体的崛起就是明证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种民粹排外倾向是,日本社会保守化加剧的产物。泡沫经济破裂后长期的低增长与通缩,动摇了日本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高福利社会,使舆论容易被民粹和保守势力利用。
参政党乍看起来说的很“温和”,声称“并非主张所有外国人都离开日本”,但其核心政策诉求就是强化移民限制。当79%的民众支持排外措施时,歧视与排斥已在社会上获得默许。
这件事情,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日本政治生态的右倾化加速。参政党成为“关键少数”后,可能通过与自民党内的右翼势力合流,推动修宪等激进议程。日本精英阶层长期通过刺激民众危机感来推动“正常国家化”转型,如今民粹势力的崛起为此提供了新杠杆。
套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对日本方面的看法:石破茂在应对美国关税威胁上已“误判了形势”。而更大的误判金瑞鼎盛,是日本政治精英们认为可以利用民粹主义火焰而不被其反噬。
发布于:江西省维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